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 专业认证服务中心

前沿动态

黄仁勋告诉分析师将“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推向市场可能需要15到30年的时间?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3-08 04:56:40 点击数: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确实告诉分析师,将“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推向市场可能需要15到30年的时间。在2025年1月7日的CES展会上,黄仁勋明确表示,如果能在15年内制造出实用的量子计算机,那可能有点早;而如果需要30年,那可能已经太晚了。因此,他认为最可能的时间是20年。

  黄仁勋在CES 2025年1月7日的演讲中提到的“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具体指的是能够实现特定领域应用的量子计算机,而不是用于所有计算任务的通用量子计算机。

  英伟达与谷歌的量子人工智能部门(Quantum AI)合作,旨在加速量子计算处理器的设计。这一合作利用英伟达在AI GPU领域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并行化架构设计经验和强大的软件生态系统,特别是通过其“Eos超级计算机”来加速量子计算硬件组件的设计。

  英伟达发布了Quantum Cloud服务,旨在降低探索量子技术的门槛,使全球科学家能够利用量子计算的力量,将他们的想法转化为现实。这一服务基于英伟达广受欢迎的CUDA-Qual平台,并采用分布式架构。

  英伟达推出了全球首个GPU加速的量子计算系统NVIDIA DGX Quantum,使研究人员能够构建将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相结合的超强应用。此外,英伟达还计划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经典-量子超级计算机,以推动科学发现和应用。

  英伟达积极布局混合量子计算领域,利用GPU作为混合量子计算的关键工具,以缩短传统作业执行时间并降低通信延迟。然而,软件工具的缺乏仍然是一个挑战,需要进一步开发。

  在GTC24大会上,英伟达宣布了一系列关于量子计算的新消息和合作项目,展示了其在量子计算领域的长期参与和贡献。英伟达认为量子计算是下一代计算和加速发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英伟达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计划涵盖了与谷歌的合作、推出量子云服务、开发经典-量子混合计算系统以及积极布局混合量子计算等多个方面。

  :量子比特的退相干和退耦合现象是当前量子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实现准确和稳定的计算,需要不断提高量子纠缠和叠加态的保持时间。

  :量子门的精确控制和量子电路的可靠性是实现高效量子计算的重要因素。这些技术难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量子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体系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这包括开发高效的量子算法和提高量子软件的可用性和可移植性。

  :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和制造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的普及。未来需要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以实现量子计算的广泛应用。

  :量子计算技术的复杂性使得开发和维护量子计算机变得困难。这需要更多的技术专才和先进的工程技术来解决复杂性问题。

  :缺乏成熟的量子编程语言和工具链,使得开发者难以高效地编写和调试量子程序。

  :公众对量子计算机的理解和支持程度直接影响其推广速度。教育普及和社会宣传是推动量子计算机商业化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全球主要科技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投资和研发情况非常活跃。根据多项证据,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全球科技巨头如谷歌、IBM、微软、阿里巴巴和华为等公司已经投入数亿美元用于量子计算的研发。例如,美国在2019-2023年累计投资了39.39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投资9.68亿美元。此外,公共和私人投资也在不断增加,2021年量子技术的私人投资增加了32亿美元。

  :各国在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光量子、硅半导体等技术路线取得显著进展,并且金融、化工、生物、交通、人工智能等行业持续应用深化。例如,谷歌实现了化学反应的首次量子模拟,IBM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提升至64量子位,微软开发了开源编程语言Q#。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加强了对量子计算领域的规划和布局。美国、欧洲等国家加大了投资力度,推动产业发展。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布局,例如合肥市大数据公司与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了我国首个量子计算全球开发者平台。

  :除了大型科技公司外,初创公司也在量子计算领域崭露头角。例如,Zapata、Q-CTRL、Quantum Machines和Aliro Quantum等公司在量子计算中间件层进行更多投资。这些初创公司的持续融资活力表明了量子计算行业的巨大潜力。

  :中国量子计算企业如量旋科技成功向中东科研机构交付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芯片,标志着中国量子计算技术向全球传递能量,并深化了全球化合作。

  黄仁勋提到的将量子计算机推向市场需要15到30年的时间,这一预测与其他行业专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黄仁勋提到的将量子计算机推向市场需要15到30年的时间,这一预测与其他行业专家的观点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证据,D-Wave Quantum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艾伦·巴拉兹对黄仁勋的预测提出了异议,认为其实现商用的量子计算机已经存在,并且多家企业如万事达和NTT DoCoMo正在使用这些量子计算机来优化他们的业务运营。此外,谷歌在量子计算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研制出100量子位的芯片,这表明量子计算技术可能比黄仁勋预期的更早实现商用。

  然而,黄仁勋在不同场合多次重申了他的观点。例如,在2025年1月7日的CES展会上,他指出“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他认为,如果在15年内就能制造出有用的量子计算机,那可能有点早;而如果在30年内,那可能已经太晚了;但他在20年内相信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因此,尽管黄仁勋对量子计算机的商业化时间线持谨慎态度,但其他行业专家如D-Wave的首席执行官则认为量子计算的应用已经进入实际阶段,并且进展比黄仁勋预期的要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

输入店铺信息,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

*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